根据《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证监会公告[2011]9号),经期货公司自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初审、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审委员会复核和评审等程序,确定各期货公司分类结果如下
普“涨”,有的产品不到一个月就涨价几千元,山东雨雪天气——“涨”,日本某化工厂着火——“涨”,韩国某工厂检修——“涨”……谈起近期的国内化工品市场,受访的业内人士说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涨”,这也让记者感受到了在这一轮涨价潮中紧绷的市场情绪。
走过“金九银十”,11月和12月原本是化工品销售的传统淡季,价格缘何再度集中上涨,化工品淡季不淡的行情能否持续,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经济密码?记者展开调查。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和卓创资讯联合发布的最新一期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1月中旬,在纳入监测范围的10种化工品中,有9种价格较10月下旬上涨,有5种的价格涨幅在11%以上,其中,苯乙烯(一级品)价格涨幅最高,达33.75%。
“11月以来,我们公司的苯乙烯价格一度从每吨6000多元涨到9000多元,目前价格虽有回落,但也在8000多元的水平。”山东某化工企业销售负责人和记者说,“我们的化工产品涨价主要是下游化工品带动,我们下游化工品的价格都在上涨。”
据卓创资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阳介绍,本轮化工品价格持续上涨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以乙烯、丙烯、丁二烯等为代表的烯烃类产品上涨较猛;二是距离终端位置较近的产品涨幅,大于距离原料位置较近的产品涨幅,也就是说,越偏向产业链下游的产品涨幅越高。
以苯乙烯为例,其上游产品是乙烯和苯,下游产品主要为保温材料、塑料(7775, -105.00, -1.33%)制品等。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和卓创联合发布的数据,同样被纳入监测范围的纯苯价格涨幅,仅相当于同期苯乙烯涨幅的一半,为16.54%。
在苯乙烯的下游环节,塑料制品归属于轻工类。记者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了解到,今年前9个月,塑料行业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9%,利润则正增长17.3%。目前塑料制品价格确实仍处于上游“水涨”,下游“船更高”的阶段。
“此轮化工市场行情报价上涨,具有明显的统一性,产业链上下游普涨现象较为显著,这说明价格传导较为顺畅。”曹阳说。
“国际油价目前已升至每桶40美元以上,这对石化产品形成了基本稳定的支撑。”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市场与信息部主任祝昉说,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来自供需层面。
从供给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始终处于0以下,数月处于通缩区间。“此前很多重要化工产品的价格持续徘徊在较低水平,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意愿。”祝昉说,国内部分化工品依然需要进口。
此外,记者从中国石化联合会了解到,为了规范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提高产业集中度,多地都在推进“化工企业入园”。这也可能对企业的生产带来一定影响。据业内人士介绍,企业搬迁,入驻化工园区有时在大多数情况下要一两年的时间。
从需求看,自6月份以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基本得到控制,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带动需求逐步恢复。“6-9月这四个月,卓创的化工产品价格指数缓慢回升,10月和11月上升加快。”曹阳说,由于国外疫情蔓延,国内疫情时有反复,企业经营和市场需求虽在恢复,但是此前四个月大家普遍看淡经营,多数企业都是“量出为入”,拿到订单才去采购,低库存操作为主。
上一篇: 2021年塑胶制品股票概念名单?塑胶制品概念股一览
下一篇: 园区魅力大大的!又一家世界领先的外资企业在园区设立展示中心